你怎麼連話都說不清楚?

2016-10-17 

不思考是一種舒服的狀態,因為它符合人性,我們都喜歡處於這種狀態,習慣把各種各樣的小事疊加在一起,在資訊尚未完全在大腦加工就說出口,可是最後的結果卻都不盡如意。

怎麼才能把話說清楚?

1、你說話有邏輯嗎?

對一個leader而言有兩件事非常重要,把事想清楚,把話說清楚。如果常常事與願違,可能是你沒把話說清楚。

而作為一個下屬,執行完工作需要彙報工作,leader又常常打斷你的彙報說重點,用一句話告訴我。

不思考的工作是一種舒服的狀態,因為它符合人性,我們都喜歡處於這種狀態,習慣把各種各樣的小事疊加在一起,在資訊尚未完全在大腦加工就開始跟leader彙報,可是最後的結果卻都不盡如意。

“bossA總今天沒空,B總出差了,週三回來,C總明天之後都可以,另外,週三訂不到會議室,會議安排在週四上午10點可以嗎?這個員工應該很漂亮吧。

也許你看到這樣的案例笑了,但反思一下你平常的工作,是不是也經常話到嘴邊就說出來了?

你和把話說清楚中間,只差一個金字塔原理的方法論,並不斷有意識的訓練。

我們可以把以上對話經過金字塔原理的加工,“boss,今天的會議我們想改再週四上午10點,你看可以嗎?因為ABC總那個時間比較方便,會議室也只有那一天有空。ABC。會議室…”

 

為了別讓你的leader在聽的過程中處於焦灼的狀態TM到底什麼時候? 先告訴他結論,如果他想繼續瞭解情況可以再按與會人員和會議室情況分別彙報,邏輯清晰的你可能會讓人覺得更靠譜。

2、記住這4個原則,把握金字塔原理

 

結論先行,每次開口前先想想:

如果大家只能記住你所說的一句話你希望是哪一句,先把它說出來。

每次給出過多雜亂的資訊,會使聽者難以理解你要表達的意思,反而他會在大腦不斷組合,因為人總是會按照自己已有的認知去理解,導致他理解的未必是你想表達的。

比如:美國有一個節目是主持人採訪一些小朋友,主持人問一個小朋友你的夢想是什麼?小朋友說飛行員,主持人接著問那如果你正在駕駛的飛機沒有汽油了你會怎麼辦?

小朋友說我會讓乘客都綁好安全帶不要動,然後我用降落傘跳下去。大家哄堂大笑打斷了小朋友的說話,大家普遍會以自己的想法認為這就是人性的惡,自私

但是故事的結論是小孩希望跳下去之後去尋找汽油回來救這些乘客。

 

所以,人們總是會帶有主觀意識去理解,直接先說結論,再去闡述,否則等別人有了自己的理解後,解釋成本更大。

以上統下,選擇自上而下的表達。我們已經把結論放在最上面了,接下來需要闡述這個結論,一層一層的往下剖析,上一層的思想應該是對下一層思想的總結。

 

歸類分組,把同類的問題歸在一組。

人的大腦會自動的將所有的事務以某種秩序組織起來,比如看到手機、充電器、手錶三個詞語,你一定會把手機和充電器聯繫在一起,所以有秩序的表達可以使聽者更容易記憶;喬治·A·米勒提出奇妙的數字“7±2”,大腦的短期記憶無法一次性容納7個以上的記憶項目,記憶力好的可能可以記住9個,有的可能只能記住5個,3個比較容易記住。

 

邏輯遞進,每一組的思想必須按照邏輯順序排列。

單單歸類分組是不夠的,需要把它提高一個思想層次,否則歸類分組也是徒勞。比如:蘋果、梨子、香蕉、胡蘿蔔、番茄、菠菜。單純的歸類分組應該是把它分成兩組,但是依舊需要記憶6項。

當我們把蘋果、梨子、香蕉歸類分組並邏輯遞進為水果,而胡蘿蔔、番茄、菠菜為蔬菜,這樣我們就只需要記憶2項了。如果媽媽讓我們去買這6樣東西,我們只需要記得買水果和蔬菜,再想水果和蔬菜各有哪些,這樣記憶應該就容易多了。

 

3、金字塔的內部結構

 

縱向方向,本質上讀者閱讀文章是為了獲取自己所需要的資訊,我們可以通過不斷的發出新的資訊並引起讀者的疑問,然後在下一個層次進行回答,直到讀者接受你說的思想而不再提出疑問為止。通過這樣的方式也能夠極大的引起讀者的興趣。

 

橫向方向,也就是在每一個層次內回答問題的時候,要麼使用演繹推理,要麼使用歸納推理。

 

演繹推理是通過大前提、小前提、結論的方式。

例如:①大前提:所有看了本篇文章的人都會好好說話,②小前提:你看了本篇文章,③結論:所以你會好好說話;

 

而歸納推理是:

番茄雞蛋蓋澆飯十分美味,番茄雞蛋蓋澆飯十分快速,番茄雞蛋蓋澆飯十分廉價,所以中午推薦番茄雞蛋蓋澆飯

 

我們需要注意在歸納推理的時候要遵循MECE原則(mutually exclusivecollectively exhaustive),各部分之間相互獨立,所有部分完全窮盡。

 

相互獨立即不能出現兩者概念相同的情況,完全窮盡就是要把所有可能的情況羅列出來。使用這樣的原則可以讓你把事情想得更加透徹。

 

金字塔的頂端,如果我們直接向讀者發出結論,衝擊力過強不容易讓讀者接受,反而會茫然失措。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採用寫序言講故事的形式來給讀者介紹一下大概的背景和衝突,這些應該都是讀者已知的資訊,更容易引起讀者共鳴,從衝突開始讀者可能就會提出疑問,這時我們就可以回到縱向方向開始回答作者的疑問。

 

4、搭建屬於你的金字塔

如果你已經想清楚了要討論的內容,自上而下法搭建金字塔結構一般要比較容易。我們先確定好文章的主題,並根據對讀者的瞭解設想該主題會有哪些疑問,然後就可以按照我們之前說的背景-衝突-問題-回答的方式寫序言了,緊接著與受眾進行疑問/回答式的對話,最後對受眾的新疑問重複進行疑問/回答式對話。

 

當然更多時候,我們並不能在一開始的時候就想清楚金字塔的頂部,不能確定主題思想,不知道讀者知道什麼不知道什麼,我們無法採取自上而下的方法。

此時,我們可以採用自下而上法,退到下一層次羅列出所有的思想要點,找出這些思想要點之間的關係,最後得出結論,並且倒推出序言。

 

5、練習,總結出自己表達的方法論

 

學會科學的表達,會讓你的學習/工作/生活都事半功倍,金字塔的適用範圍很廣,但它也並非萬能,應該在合理的情境中使用。

 

比如老闆要fire一個員工,應該不會上來就告訴他:你被解雇了,原因如下!再或者醫生要告知病人病情時

 

表達是一門藝術,它可以是口頭也可以是書面,牢記上面的些小方法,並且不斷的有意識訓練自己,一定會有很大的改善,不信你試試看?在練習的過程中還可以總結出一套自己表達的方法論。